【雨花视角】共享创新、社会交换与新创组织的知识共享机制

alle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On the Knowledge-sharing Mechanism of Shared Innovation, Social Exchange and Start-up Organizations 知识共享组织 【摘要】聚焦众创热潮中新创组织创业成功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关注共享模式下创新与知识共享之间的相互影响,构建共享创新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引入社会交换作为中介变量,社会网络规模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对300个新创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社会交换在此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高社会网络规模在共享创新通过社会交换影响知识共享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共享经济驱动产业升级政策,加强对共享创新的引导,促进创业社会网络和共享平台的生态化发展,提升新创组织的协同管理和知识共享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新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共享创新;社会交换;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社会网络规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充分调动每个微观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新创企业有着资源受限、规模小、产品系列少等先天缺陷,在从外部寻求帮助并获得所需资源的过程中又受到合法性不足、信息不对称以及绩效记录不完整等不利因素干扰,导致新创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对此,大量学者从社会网络、创业者能力、企业资源享赋、外部动态环境等方面对新创企业开展了深入研究,认为企业必须具备高效营运当前业务、积极适应未来竞争需求的双重特征,这使得关注新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成为新的研究趋势。相关进展表明,开放度过低不利于企业突破封闭创新壁垒,开放度过高不利于企业集中优势、保持独立性,这表明高开放度情景下组织间创新合作需要探讨行为主体之间知识、信任、绩效等差异的适应取向来解析其特殊的互动机制。 在组织间层面,随着组织开放性的逐渐提升,企业或科研院所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逐渐由组织内部拓展到组织之间,且随着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协同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等创新模式的发展,创新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共享内涵与方式都在不断变化,需要顾及和考虑的多主体协同因素也越来越多,对创新行为中知识共享机制的现有研究基础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表明,企业所嵌入的组织间网络蕴含丰富的社会资本,形成联系紧密、互动充分、相互信任并具备一定结构特征的集群创新网络是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目前涌现的共享创新趋势,其显著的广范围新创组织属性,使得创新者及其组织的知识共享更具开放性、多元性,要求借助新的视角来整合共享内涵与方式应对共享效果的不确定影响,而现有研究尚未针对此类特征形成系统研究成果。鉴于此,本研究关注共享创新过程中的新创组织知识共享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提升员工创造力首先要推动员工间的自由知识分享,并使其在决策中贡献意见。而组织中的知识分享是一项相当棘手的问题,影响组织成员知识分享的关键因素往往不在于信息的复杂性,而在于员工对信息价值的理解与重视,这使得推动员工自由知识分享首先要建立适当的组织员工社会关系,而员工的上下级交换关系和同事间横向交换关系正是组织内部社会交换关系的重要体现。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组织信任有助于知识分享,而组织成员之间信任程度的增加与其是否适应组织、融入组织和认同组织,是否与组织成员建立良好关系密切相关,而如何采取有效的组织社会化措施,加快组织成员适应组织的过程,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重要心理品质产生显著改变,已成为开放式创新情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重要拓展方向。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为探讨新创组织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效应,引入社会交换理论来探讨共享创新活动中的组织沟通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同时,考虑到社会网络规模对社会交换的调节作用已被证实,在模型设计中也将考虑社会网络不同规模对上述作用影响的边界条件。 知识共享组织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影响的主效应 共享创新通常由共享平台发起,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企业社区网络平台能够广泛地吸引社区成员参与到企业内部产品创意、研发及商业推广等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该用户创新社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及时掌握用户所做出的创新,明确产品创新发展方向。同时,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创新主体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到潜在创新合作中。据此,本文在前述成果的基础上将共享创新定义为:在创新资源开放度更高、创新主体互动性更强、创新资源更加丰富、创新边界更加模糊、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团队交互参与情景下,创新主体基于共同兴趣、知识分享、形成共识等目的构建非正式组织并参与到某一企业内部产品创意、研发及商业推广等潜在创新合作中,通过在分散合作中借助业内认可行为标准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所实现的创新绩效内涵有助于积极更新、共同创新效益充分放大的多边交互创新。新创企业是以获取盈利和实现成长为目的,组建新事业以提供产品及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本研究综合考虑我国新创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将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新创企业界定为成立时限小于8年的自主创业企业。而知识一般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转移属性和聚集属性,组织是否鼓励员工分享和应用专业知识、是否创建了鼓励知识分享的氛围,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关重要。据此,本文将新创组织共享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界定为高开放度创业团队成员个体或团队之间利用创新社区进行知识传递、讨论和交流,由组织推动社会交换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 在个体层面,由于共享创新团队或组织的高度开放性、组织社会化,个体的知识共享动机将主要受到组织内外部激励属性的影响,且从现有成果在不区分组织奖励与个体知识共享特质的前提下得到的矛盾观点来看,高组织开放度、个体间关系的不确定\不稳定、共识内涵宽泛等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创组织在共享创新情景下个人与组织间互动属性对知识共享的潜在影响。一些学者探讨了个人层面互利互惠对知识共享意愿的积极作用,对专业人士研发与作业情景的研究也表明互惠性、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对知识分享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特别是在虚拟网络社群等缺乏可信赖背景的交流过程中,乐趣及其伴生的工作外群体内幸福感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改善。组织与组织间层面,从技能、知识互补以及二者多元组合的角度来看,研发团队成员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共享,对复杂问题攻关、产品集成设计等过程均有积极效果,但这一过程还要考虑成员之间的地位、权力差异的突出影响,其中职级差异较大的合作关系对组织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显著削弱作用。基于社会分类理论也发现,多元性程度的提升不仅意味着内部成员的知识结构改善,其所连结的团队外部网络也将极大丰富信息来源,而团队成员的年龄、兴趣、价值观等社会属性差异较小时,他们更容易形成圈内人,直接改善工作场所以外的互动交流意愿,进而促进成员间、成员与外部场景的技能、信息分享。这种成员间的“场外”分享意愿的提升有助于团队形成集体的共同愿景,并对团队目标、任务、行动过程产生一致性解释,促使团队内部更加和谐、增加彼此信任与尊重、减少角色冲突,并且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场外”竞争意识,明晰跨团队合作的互动共识。 基于上述思考,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a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的显性知识共享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1b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的隐性知识共享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1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的知识共享具有促进作用 (二)社会交换对共享创新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的中介效应 社会交换理论是指人在自由市场和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为了利益或效用的***大化,会理性地进行交易、交换,从而获得报酬或奖赏。与团队多元背景下关系治理提供的组织功能导向分析路径相匹配,众多学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了行为个体在开放情景中的微观合作机理,并形成了组织支持感(POS)和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两个重要理论。其中POS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的承诺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要求,并将其定义为“员工感受到的组织珍视自己的贡献和关心自己福利的程度”,常用来反映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对自己的承诺。LMX被定义为“领导成员之间基于关系的社会交换”,强调从领导成员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组织产生的社会交换行为。鉴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基于POS和LMX两个构念来探讨开放式复杂合作关系中的个体间社会交换行为。 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的组织支持感影响方面,Taylor等指出在创新边界模糊与不确定性高的情景下,为了开创并形成外生型的良性创新氛围,组织更倾向于形成鼓励新观点和重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激励导向,也更强调共同价值观、集体信念、相互承诺在应对动荡竞争环境时的突出作用;鲁若愚等、张莉等则关注企业尝试参与开放式创新合作过程中的共享机制建设,指出以构建新的内生知识体系为目标而加快完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与激励机制,是该阶段也是跨文化情景下,调和知识所有者自身经验不足、互动过程感受差异、开源信息渠道干扰与组织或个人信誉背书缺失,继而借助更为合理的信息过滤手段与共享契约缔结手段整合不同部门与个体间分散、无序的知识,并提升组织整体在合作网络中知识嵌入性的重要途径。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方面,为了应对外界的随机创新干扰,组织更关注此时的内部信任关系稳定状态,且高水平的人际信任是高不确定性环境下创新主管发挥资源调配优势的重要因素;Hooff和Ridder针对信任、沟通、情绪与公平等组织氛围的研究也表明,在内部合作关系不明朗、外部竞争压力大的条件下,组织更依赖于员工通过领导成员交换与非正式控制感受到的认同感来推动组织内外部的组织社会化互动进程;Fryxell也证明组织间合作的不稳定性与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均会显著降低它们共享战略等重要经营信息的意愿,而基于亲密关系或高度共识建立的“小圈子”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管控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合作群体的顾虑与误解。 基于上述思考,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a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的社会交换具有促进作用 由于从事共享创新的新创组织并不具备完整的经营功能与管理体系,且创新合作情景更加开放和不确定性,因而此时关注由社会交换产生的非正式控制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佐证了现有研究中发现的非正式控制对提高不确定情景下合作者间知识转移意愿更具显著作用的观点。组织支持感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方面,工作场所的知识共享通常被视为一种个体主导的角色外行为,而此时变革型领导、包容型领导要比权威型领导更易于促进成员间的人际互助,不仅有助于克服员工对知识共享的抵触或顾虑,而且平易近人的风格与坦诚务实的作风也将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情感资源(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帮助他们创造性的应对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困境和挫折;Scott和Bruce的研究还发现团队成员层面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创新行为的积极作用,指出相对于领导层面的支持,成员群体内的理解、肯定和协助更有助于提供知识共享的心理安全氛围,帮助成员个体改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风险回避行为,缓解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进而提升团队凝聚力、形成利于知识共享的创新氛围;领导成员交换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方面,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可以增进合作伙伴间的了解和友好关系,提供一种更富有情感、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提高反馈的及时性和直接性,可弥补知识流动过程中行为控制刚性的消极反应和心理成本;合作伙伴间建立紧密团结的互动合作机制可以增进彼此了解并提升彼此信任程度,这不仅利于形成风险共担的战略信息共享基础,而且能够有效削弱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搭便车与代理人风险,为组织间知识共享过程提供更“细致入微”的隐性监督,并提高隐性和整合性信息、知识传递的效率和效果;集群创新网络的关系嵌入决定了集群内的社会交往环境,伙伴信任的提升亦可明确往来行为边界、降低组织间合作的复杂程度、增加双方互动的机会、聚焦一致的合作前景并提升动态竞争中的合作稳定性,从而形成综合成本更低的知识来源与信息共享途径。 基于上述思考,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b新创组织的社会交换对其知识共享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2社会交换在共享创新与新创组织的知识共享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三)社会网络规模对社会交换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的调节效应 社会网络被定义为一群特定人之间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关系以及通过物质环境和文化共享而结成的间接的社会关系。创业者社会网络是企业的网络在领导层面的代表和反映,既包含基于利益形成的商务网络,也包含因个人私交形成的社会网络。因为新创企业先天资源不足,内部自我创造和积累能力弱,所以,它们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和依赖较其他现有老牌企业更强。因此,新创企业可将社会网络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以获取其它行动者拥有的多种资源。相关进展表明,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是吸收、获取和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网络规模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社会网络中能够有效利用的关系数目以及可以使用的外部资源数量。杨敏利和党兴华认为,新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面临自身资源不足以维系已有网络联系的情况,而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关系中的“熟人”更能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业信息与机遇,有助于其与更多网络成员产生交集、建立网络联系,进而促进知识共享。 具体而言,社会网络在社会交换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作用有:其一,Lusch等的实证发现,链式产业集群中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较高的合作创新绩效主要得益于彼此间的资源依赖,表明较低规模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高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关系承诺基础,各承诺方会谨慎对待崭新合作关系对行业发展与日后合作的可行性,并为知识共享过程提供更多经验或技巧性的支持,加速资源交换、创新及智慧资本的创造,推动组织的网络能力提升与知识共享水平提升。其二,Dyer等指出,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的资源依赖关系是新创组织间形成持续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而且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这种依赖关系也将促使知识共享的目标更统一。通过支付“关系租金”来主动为知识共享关系保驾护航,不仅降低共享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而且有效遏制共享过程中的背叛与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有效提升知识共享意愿和程度。其三,伴随着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大,“由成员间共享经验的程度差异而产生的整体网络内部分化倾向”会阻碍网络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并且这种负面作用会随着组织所嵌入社会网络规模的增长而存在差异,网络规模的变化反映了组织在网络中明确位置和相对权力的难易程度。伙伴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小范围更新调整合作共识的过程,但由于学习能力、路径依赖与竞争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伙伴间在局部范围内凝聚力的提高,以及对局部交易规范和惯例的维持,阻碍涉及更广泛合作伙伴的更具包容性的新规范建立知识共享组织,导致分裂断层形成的合作子群体或派系将进一步造成网络成员间的不信任和冲突,***终阻碍知识共享。 基于上述思考,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社会网络规模对共享创新通过社会交换促进新创组织知识共享有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理论框架见图1。 知识共享组织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对于共享创新、社会交换、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和社会网络规模4个关键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参考现有的成熟量表进行符合实际的选取和调整,初步确定问卷内容。对云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及省中小微企业联合会进行随机访谈,听取意见建议,对可能出现的有歧义或表达有误的测项进行修改,对相关表述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强问卷度量准确性,***终形成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为避免由单一测评带来的主观偏见,本文面向云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中具有共享创新相关特征的创业组织,由成员或负责人进行填写。问卷中的测项统一用Likert5级量表测量,其中“1-5”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共享创新借鉴司佳、张梦园和甄美荣等的量表,用多团队参与、组织社会化和员工创新行为三个指标来衡量共享创新,共计12个题项。具体内容包括:SI11在多团队项目中,我团队经常与其他团队协调共同完成工作;SI12在多团队项目中,我团队会经常收集技术信息和思想;SI13在多团队项目中,我团队能够快速协调、组合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SI14在多团队项目中,我团队会密切关注内部、外部信息和动态;SI21我们知道如何高效地完成工作;SI22团队成员愿意给我提供帮助和建议;SI23我们掌握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SI24我们了解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历史;SI31我们经常提出有创意的点子和想法;SI32我们会将平台中的创新想法转换成有益的应用;SI33我常与人沟通并推销自己的新想法;SI34整体而言,我们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社会交换借鉴组织支持感概念的提出者Eis-enberger等开发的单维度原始量表和陈玉设置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量表,共计8个题项。具体内容包括:KS11公司尊重我的想法和目标;KS12公司关心我的福利待遇;KS13公司倾听并重视我提出的意见;KS14遇到困难的时候,公司会提供帮助和支持;KS21团队负责人所拥有的工作方面的知识是有目共睹的;KS22团队负责人专业技能令人羡慕;KS23团队负责人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他的工作能力是众所周知的;KS24团队负责人技术和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借鉴了李佳宾的研究,并结合案例访谈对量表进行简单修订形成本研究的测量量表,***终采用8个题项,其中显性知识共享4个题项,隐性知识共享4个题项。具体内容包括:SE11团队经常会提倡知识共享机制来激励员工参与分享;SE12我经常有机会接受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SE13我经常与其他成员分享现有的报告和文件等材料;SE14团队成员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成功的知识分享;SE21我经常与其他人分享有关自己专业技能的知识;SE22我经常根据自身需要收集有关其他成员专业技能知识;SE23我经常收集有关他人的经验知识;SE24我经常分享有关自己的经验知识。 创业网络规模借鉴单标安对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关系规模的相关研究,形成关于创业网络规模的量表,共有7个题项。具体内容包括:NS11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亲戚和朋友;NS12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金融机构或人员;NS13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政府部门或官员;NS14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大学、科研机构或人员;NS15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顾客、供应商和零售商;NS16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中介机构或人员;NS17我有很多可以交往的其他公司和商业团体。 知识共享组织 (二)样本及数据收集 从2020年4-6月,数据收集时间历时3个月。样本抽样为分层随机抽样,主要面向云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和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联合会下的新创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由创业团队的不同调研对象来填写,共收回问卷359份,删除其中不符合调研对象特征不具备研究价值的问卷,***后收集了300个创业团队的问卷,标准化处理后得出数据作为该创业团队可供分析的***终数据。 本文选取成立年限在8年以内的新创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将企业的成立年限、所在行业,以及创业者个体的年龄、性别等作为控制变量,以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创业团队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数据显示:从创业团队创始人性别看,男性创始人占比较高,为70.67%;从创业团队创始人年龄看,76.67%的创始人年龄在25岁及以下;从团队规模看,0-10人的占比***大,为66%;就所属行业而言,创业更倾向于文创业和服务业,占比分别为18.67%、37.67%;此外,关于创业团队创始人文化程度,本科学历占65%,研究生学历占9.67%,高中(中专)及以下占2.67%。综上可知,本研究样本符合总体情况知识共享组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知识共享组织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如表2所示,参考先前研究标准,本研究以0.8作为Cronbach'sα信度系数的临界值,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具有良好的信度。因子载荷系数表示因子与分析项(题项)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如果呈现出显著性(p<0.01),且标准载荷系数值大于0.7,则说明它们之间有较强相关关系;如果没有呈现出显著性(p>0.01),或标准载荷系数值较低(低于0.4),则说明它们之间相关关系较弱。从表2可知每一个题项均呈现出显著性,且因子载荷系数均高于0.4,说明题项与因子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组合信度主要用于聚合效度(收敛效度)分析,组合信度大于0.7,说明聚合效度较高。 (二)相关性检验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共享创新与知识共享和社会交换显著正相关,社会交换与知识共享也显著正相关。此分析结果为分析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的主效应和社会交换对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知识共享组织 (三)主效应与中介效应的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乘积系数检验法和Bootstrap抽样法检验社会交换对共享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结果如表4、5所示: 知识共享组织 从表4结果可知,模型1中显性知识共享的回归系数c为0.693,代表着共享创新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效应值,该值为正数表明共享创新对显性知识共享起着正向的影响,概率p=0.000表明该影响显著;同时,模型1中隐形知识共享的回归系数c为0.673,代表共享创新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效应值,该值为正数表明共享创新对隐性知识共享起着正向的影响,概率p=0.000表明该影响显著。由此可知,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起着正向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 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起着显著正向的影响为中介效应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模型2中的回归系数a为0.703,表示共享创新对社会交换的中间效应过程值,p值为0.000表明该影响显著;模型3中的回归系数c’为0.456,表示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的间接效应值,p值为0.000表明该影响显著;同时,模型3中回归系数b为0.453,表示社会交换对知识共享的中间效应过程值。总效应值c=间接效应值c’+a*b。接下来需要用Bootstrap抽样法检验来检验a*b是否具有显著性。 使用Bootstrap抽样检验法进行中介作用研究,抽样次数为5000次,结果显示***终间接效应为0.318,且95%置信区间并不包括数字0(95%CI:0.234-0.398),说明社会交换在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共享创新首先会对社会交换产生影响,然后通过社会交换再去影响知识共享。其中,社会交换所产生的中介影响为0.318/0.774=41.09%,为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得到支持。 (四)调节效应检验 从表6可知,共享创新与网络规模的交互项对知识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333,p<0.01)。由此表明,网络规模正向调节共享创新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 知识共享组织 为了进一步刻画网络规模对共享创新与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单回归法得到上述变量的关系,如图2可见,在社会网络规模较高时,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比网络规模低时更强。本研究的Bootstrap分析是采用5000次重复取样,构建95%偏差校正的置信区间,并通过PROCESS运算得出调节变量不同取值下的间接调节效应。由表7可知,当网络规模比较低时,共享创新通过社会交换影响知识共享的间接效应为0.1145(CI=[-0.2312,0.3182]),置信区间包含0,表明网络规模取低值时,共享创新通过社会交换影响知识共享的间接效应不显著。但当网络规模超过均值时,共享创新通过社会交换影响知识共享的间接效应为0.5181(CI=[0.1304,0.956]),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网络规模取高值时,共享创新通过社会交换影响知识共享的间接效应显著。假设3得到支持。 知识共享组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面向300个具有共享创新特征的新创组织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共享创新、社会交换以及新创组织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并加入了社会网络规模作为调节因素,分析了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和社会网络规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共享创新促进社会交换,社会交换不但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而且还对共享创新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后将社会网络规模作为调节变量并通过分析得出,高社会网络规模正向调节社会交换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影响过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新创组织视角下,共享创新对于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在社会交换的作用条件下,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这与***海花等对于开放式创新模式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具有影响的结论一致。由于共享创新和开放式创新都是基于“共享”这一特征概念而提出的,因此两者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这说明无论是组织间还是组织内部,共享创新对于知识共享都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而本文进一步拓展了现有的理论,基于新创组织内部出发,探究了共享创新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 本文主要贡献有:①创新提出“共享创新”这一概念并对其相关内涵进行界定,基于创业合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等基本属性,关注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有助于后续关于共享创新等问题的相关研究;②引入社会交换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共享创新对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影响机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共享创新对于新创组织知识共享影响路径,同时将社会网络规模作为调节变量,分析社会网络规模高低对于社会交换和新创组织知识共享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③将社会网络规模引入到新创组织知识共享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针对新创组织的共享创新对于知识共享的分析框架,兼顾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联作用,拓展了社会网络规模在新创组织的“共享创新”对其知识共享的影响边界条件。 (二)政策建议 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在获取技术独享和垄断利润的同时,面临着创新投入较大、创新效率较低、创新风险较高等诸多挑战,而共享创新以资源开放度更高,创新主体互动性更强,固定资产的投入更少,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等优势,对于驱动传统产业实现创新升级,形成协同大于竞争的良性循环系统,符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新创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资源受限、存在规模小、产品系列少等天生缺陷,面临成功率低、成长与发展缓慢的问题和障碍,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共享经济驱动产业升级政策,积极加强对共享经济业态的引导,建立新创组织知识、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社会网络规模的稳步建立和生态化发展,扶持微观环境下创新群体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层级创新协同的顺利实现,具体建议为: 1.积极引导共享创新业态发展,严格规制共享平台运营,为微观新创企业共享创新保驾护航。共享经济作用于产业创新,具体路径主要依赖于新型商业平台搭建,帮助消费者之间实现匹配,促进层级间互动。因此,关于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共享平台进行有效规制,完善奖惩机制,规范平台环境,对创新活动给予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用户参与到平台建设上,使平台得以发挥中介作用,调节创新系统内部循环。 2.重视社会交换对共享创新影响新创组织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为社会交换关系构建提供保障。重视突破局域限制的跨层级协同关系构建,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管理问题。因此,要推动新创企业结构化改革,鼓励新创企业结构创新,扩大企业间交流与合作,通过规范共享平台发布信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鼓励引导***新创企业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输送经验,建立榜样学习机制,宏观调控社会交换,促进知识共享。 3.建立健全诸如知识库、知识网等硬件方面的知识管理政策,推动社会网络状态下新创组织知识共享机制建设,同时也需要注意知识的复杂性、模糊性等属性而导致的知识获得过程的特殊性,相关部门需要以制度设计和环境氛围塑造为基本要素,营造一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共享氛围,更好地推动共享创新促进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 4.在各层级内部及层级间,构建协同大于竞争的演进关系。随着组织开放性的逐渐提升,企业或科研院所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逐渐由组织内部拓展到组织之间,且随着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协同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等创新模式的发展,创新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共享内涵与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培育新型创新群体需要重视社会技术域主体共享的新型商业平台建设。建立管理规制和强化互信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路径演进过程中外部抑制变量的影响,弥补市场运行缺失,实现创新各层级协同发展。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elatively low success rate in the upsurge of mass innov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under the sharing model,and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mpactof shared innovation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start-up organizations.Social exchange is introduced as a mediator variable and socialnetwork scale as a moderator variable to explore how shared innovation influences knowledge sharing in start-up organizations.Through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300 start-up organizations,this paper proves that shared innova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knowledge sharing with social exchange playing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process to some extent,while a high social networkscale plays a signific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haring innovation 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through social exchange.It issuggested that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driven by sharing economy and the guidance of shared innovation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the steady establishment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ocial network and sharing platform should be promoted,and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sharing capabilities of start-up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perfected to makenew start-ups more competitive and more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 shared innovation; social exchange; start-up organization; knowledge sharing; social network scale 【作者简介】司慧迎,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团队簇的众创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71603106)、***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西部高校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以云南省院省校项目为例”(71563024)阶段成果。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编 辑 :***东昕李春亭吴 鹏 贾淑凤 编辑助理:徐 妍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知识共享组织 “民族学与人类学” 知识共享组织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蔻桦网络工作室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