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限额:严格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消费者使用网银设置密码原则)

alle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海草生活APP

此次扫码设限将引导银行、支付机构提高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加强客户资金安全保护。其中,对于风险防范能力高、交易验证方式更为安全的扫码支付,不设定额度上限,市场主体可与客户自行约定交易限额。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随着扫码支付的迅速普及,与之相关的欺诈案例也越来越多。较为常见的是,商户设置在收银台边的静态码被不法分子悄悄更换。因为二维码图案复杂,难以仔细辨别,连店主都没有发现,结果货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进了别人腰包。

二维码支付设限:严格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 第1张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条码支付借助开放互联网和非专业设备进行交易处理,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包括:

可视化风险。条码在开放互联网环境下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不法分子可通过截屏、偷拍等手段盗取支付凭证,在支付凭证有效期内盗用资金。

易携带恶意代码的风险。条码不仅可存储支付要素,也可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不法分子可将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制成条码,诱导客户扫描,窃取支付敏感信息。

信息单向交互风险。条码支付只能实现发起方或接收方的单向信息交互,不法分子可利用该弱点实施“中间人攻击”,绕过身份认证机制,造成用户资金损失。

扫码设备安全强度低的风险。条码支付对设备要求低,普通的手机摄像头、超市简易的收银机扫描枪等不具备加密、防拆机等安全功能的设备均可识别条码,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改装使用。

根据分析人士解释,随着2018年4月1日起的扫码设限规定的实施,将引导银行、支付机构提高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加强客户资金安全保护。其中,对于风险防范能力高、交易验证方式更为安全的扫码支付,不设定额度上限,市场主体可与客户自行约定交易限额。

业内资料显示,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安全因素角度考虑,要求银行、支付机构使用静态条码支付时要执行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措施,以鼓励市场主体采用更为安全的动态条码提供支付服务。依据主要市场机构条码支付交易数据显示,上述额度已覆盖大部分使用条码支付付款客户及商户的需求。


赞 2

分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蔻桦网络工作室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